• 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员工分享
  • 信息公告
  • 党建专栏
  • 担保产品
  • 资讯中心
  • 公司网站群

    读《活着》有感
    发布时间:2024-04-30 浏览量:190 作者:本站 点赞数量:2

    第一次读《活着》,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,其实最开始我也并不上心的一个状态。

    第二次读这本书,是在已经了解余华老师的写作思想、人物与命运真实关系后,我克服着内心的“压抑”阴影,鼓起勇气读了第二遍;

    第三次,就是在今年清明节期间,我看了电影版,张艺谋导演、葛优和巩俐主演。

    首先,读《活着》,我真的深深地为余华老师在小说中无比简单、平实而又真挚、感人的语言所打动,“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,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,月光照在路上,像是撒满了盐”这是当福贵的儿子有庆去世后的情景描述。可能我真的是很感性的人,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躲在被窝里情绪失控哭了好久。但是真挚的语言真的能够直抵人心。

    可以说这是一本在任何时候去读都会给我们不同感受和收获的书。(甚至我会很好奇,下一次,下一个十年我再读这本小说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收获)。二十岁读活着和三十岁读活着的感受是不一样的,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,大家处于不同年龄段,感受都不同。二十岁不经世事,为富贵的惨,流了好多泪。后来再读《活着》,能够理解世事无常,发现自己和富贵在面对生老病死时一样的无能为力,一样的痛苦。三十岁的我,更多时候是流泪的同时又在自我安慰。我想,生活不就是这样吗,哭着哭着就笑了,笑着笑着就哭了。我主要想分享的收获有三点:

    珍惜当下保持坚韧

    小说中有一句话,我也记忆很深刻:“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,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”。《活着》这本小说,从头至尾我认为它都有在强调亲情和家庭在生命中的重要性。对我们每一个平凡人来说,哪有那么完美又平坦的人生呢,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但情感的滋养和力量,它可以陪伴我们走过任何困难的时刻。感触特别深,就是应该要珍惜当下,珍惜家庭的幸福。

    关于保持坚韧。我自己在二十岁的时候,是非常不能理解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命运为什么那么的无能为力(就是福贵他的命运,更多的是感性感受),觉得无论遇到什么情况,总是有办法的才是正解。我想那个时候,青春的力量确实太强大了,尚且不知道生命的重锤有多重。慢慢随着时间,可能才会逐渐明白一些,我们人跟命运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。就如小说中“人跟命运的关系是复杂的,我们彼此仇恨但又难舍难分,在尘土飞扬的路上,你还得往前走”。余华老师说,“活着”是最有力量的词汇之一。因为我们需要忍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一切,包括开心,幸福,痛苦,难过。我们要在活着的过程中,寻找意义追寻价值,不服从不妥协,这个韧劲儿才是有意义的。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

    原文写到“你千万别糊涂,死人都还想活过来,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。”俗话说得好,“好死不如赖活着”,活着就有希望。罗曼罗兰说过,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,即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。我们是凡人,往往会遇到工作的不顺心,家庭问题,健康挑战,可能会面对种种问题,但面对逆境,面对悲伤,我们要有勇气去抗争。我想,我们都需要福贵的那股子劲儿,坚守对生命的信仰,对活着的渴望,敬畏并珍惜生命。小说中还有一段话,大家如果读过的,可能也会很有印象:“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,是因为不得不来;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,是因为不得不走。”对我们的生活,确实是每天都有太多的可能性出现,好的坏的。可能我们不容易做到,但我们得学会接受生命的无常,学着坚韧。

    人生的价值,它是属于自己感受的,不属于别人的看法

    书中短短几页的文字所表述的背痛之事接二连三,不断的冲击着我,压的我难以呼吸。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,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,其他什么都没有,仿佛那一个时代的苦难都压在了他身上。

    因此余华先生最起初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作,是写不下去的。真正的悲剧人物,从结束的时候,他的心态是悲观和绝望的,但是福贵他没有。从福贵他自己的角度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,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,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,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,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,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,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,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。福贵的命运,福贵的生活,也是悲喜参半,有悲痛也有过幸福。对于人生的价值,它是属于自己感受的,无需他人判断。

    逃离舒适圈,适应新环境新挑战

    余华老师在分享这部作品写作经历的时候,还讲到了,在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。在我们一帆风顺的时候,很可能是在原地踏步;越遇到困难就意味着命运在向我们招手了,让我们走向更好的地方和更高的境界。这部作品的创作,他从1982年提笔到1992年,用了十年时间,经历了太多不为我们读者所知的困难和瓶颈。

  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抛弃旧的东西往往是很难的,比如逃离我们舒适圈,去适应新环境和新挑战。如何让我们往前走,有时候可能不得不把自己最喜爱最熟练的东西,放下来。往往于现实来说,就是我们在不同的时候又需要不同的东西和能力。当我们真正突破自己,敢于去尝试一些有挑战性的事物,在攻克卡脖子的瓶颈的时候,我想那一瞬间,感受是美丽的。

    因此,我很想分享《活着》这本书给大家,希望大家和我一样,能够从小说中汲取力量,愿我们一直开心地、勇敢地、坚强地活着。

     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组织人事部:何彦